馬上注冊,結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讓你輕松玩轉社區。
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帳號?立即注冊
x
1.全口義齒與局部義齒托盤、基托范圍比較
| | | | 托盤與牙弓內外側3~4mm的間隙,翼緣應距黏膜皺襞約2mm; 上頜遠中蓋過上頜結節和顫動線 下頜蓋過磨牙后墊 | 托盤比牙槽嵴寬2~3mm,邊緣高度離開黏膜皺襞2~3mm 上頜托盤后緣兩側應伸至翼上頜切跡,腭側至顫動線后3~4mm下頜蓋過磨牙后墊 | | 下頜遠中游離端基托后緣應覆蓋磨牙后墊的1/3~1/2 | |
2.卡環的結構和各部分的作用:以三臂卡環為例,由卡環臂、卡環體、(牙合)支托三部分組成。 a.卡環臂:卡環臂尖位于倒凹區,產生固位作用,可防止義齒(牙合)向脫位。卡環臂起始部分起穩定作用,防止義齒側向移位。 b.卡環體:位于基牙軸面角的非倒凹區,有穩定和支持義齒的作用,可防止義齒側向和齦向移動。 c.(牙合)支托:產生支持作用的部分,防止義齒齦向移位。 3.(牙合)支托的大小、形狀:鑄造(牙合)支托圓三角形,底面與支托凹呈球凹接觸關系。頰舌寬度約為磨牙頰舌徑的1/3或前磨牙的頰舌徑的1/2。長度約為磨牙近遠中徑的1/4或前磨牙近遠中徑的1/3,厚度為1~1.5mm。若無鑄造條件:也可用扁的18號不銹鋼絲做支托,寬1.5mm,厚1mm,長2mm。 4.卡環與觀測線的關系: 一型觀測線:為基牙向缺隙相反方向傾斜時所畫出的觀測線。缺隙側的倒凹區小,而遠缺隙側的倒凹區大。 二型觀測線:為基牙向缺隙方向傾斜時所畫出的觀測線。近缺隙側的倒凹區大,遠缺隙側的倒凹區小。 三型觀測線:基牙的遠、近缺隙側均有明顯的倒凹或基牙向頰舌側傾斜時所形成的觀測線。倒凹區都較大,非倒凹區小。 5.圓環形卡環:常用的圓環形卡環如下: a.三臂卡環:多用于牙冠外形好,無明顯傾斜的基牙。 b.圈形卡環:多用于遠中孤立的磨牙上,上頜磨牙向近中頰側傾斜、下頜磨牙向近中舌側傾斜者。 c.回力卡環:常用于后牙游離端缺失的末端基牙(前磨牙)。 d.對半卡環:由頰、舌側兩個相對的卡環臂和近、遠中(牙合)支托組成,用于前后有缺隙、孤立的前磨牙或磨牙上。 e.聯合卡環:適用于非缺隙側,基牙牙冠短而穩固,或相鄰兩牙之間有間隙者,聯合卡環還可用于防止食物嵌塞。 f.間隙卡環:簡稱隙卡,是用于非缺隙側單個基牙上的三臂卡環。 g.延伸卡環:當鄰近缺隙的基牙松動或無固位倒凹時,將卡環臂延伸到鄰近牙齒的倒凹區以獲得固位,并對松動牙有夾板固定作用。 h.連續卡環:多用于牙周夾板,放置在兩個以上的余留牙上。 i.倒鉤卡環:當有組織倒凹區無法使用桿形卡環時,更為常用。 6.桿形卡環——RPI卡環組:由近中(牙合)支托、鄰面板、I桿三部分組成,常用于遠中游離端義齒。 如基牙條件好,牙槽嵴條件差時,宜選遠中(牙合)支托,若基牙條件差,牙槽嵴條件好時,則選用近中(牙合)支托。 7.桿形卡環——RPA卡環組 RPA卡環組由近中(牙合)支托、遠中鄰面板和頰側圓環形卡環固位臂組成。 當患者口腔前庭的深度不足時或基牙下存在軟組織倒凹時不宜使用RPI卡環組,可應用RPA卡環組。卡環臂的堅硬部分和卡體應與頰面和軸角處的觀測線重合,既不能高于觀測線位于非倒凹區,也不能低于觀測線位于倒凹區。 8.間接固位體:防止義齒翹起、擺動、旋轉、下沉的固位體,稱為間接固位體。 間接固位體的作用: a.主要是防止游離端義齒(牙合)向脫位。 b.對抗側向力,防止義齒擺動。 c.起平衡作用,以防止義齒旋轉。 d.分散(牙合)力,減輕基牙及支持組織的負荷。 9.腭桿:有前腭桿、后腭桿和側腭桿三種。 前腭桿:位于上頜硬區之前,腭皺襞之后,應離開齦緣至少6mm。 后腭桿:位于上頜硬區之后,顫動線之前,兩端微彎向前至第一、第二磨牙之間。 側腭桿:位于上頜硬區的兩側,離開齦緣應有4~6mm。 腭桿通常寬度為6~8mm,厚度1mm。寬度在8~10mm以上者稱為寬腭桿或腭帶。 10.舌桿: 舌桿縱剖面呈半梨形,邊緣圓滑,上緣薄(1mm)而下緣厚(2mm),上緣離開牙齦緣至少3~4mm。舌桿適用于口底有一定寬度,舌側無明顯倒凹者。 舌桿與黏膜的接觸關系,一般有三型,垂直型者舌桿與黏膜平行接觸;倒凹型者舌桿在倒凹區之上,或在倒凹區,但要留出空隙;斜坡型者舌桿應離開黏膜0.3~0.4mm,與牙槽嵴平行。
其他知識點鏈接: 口腔執業醫師——健康相關行為干預及煙草使用的行為干預 口腔執業醫師——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、有益健康的身體活動推薦量
備考加微信:199531 分享更多考試信息及試題。
|